莱芜高新区实验校
新教育实验建设数码社区实施方案
新教育建设数码社区工作室
2014年3月5日
莱芜高新区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建设数码社区实施方案
建设数码社区。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网络是现代社会一个重大的平台和工具,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不懂得利用网络来学习和交流,我觉得很难说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因为大量的知识、海量的信息在网络上。————朱永新
建设数码社区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它可以通过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进行网络学习、交流,在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结合新教育“建设数码社区”的相关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什么是新教育“数码社区”
以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为指导,以教育在线为平台,以校园网为基础,整合各种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我们实验学校的非实验学校的,教育的甚至非教育的,只要跟我们有关的网络资源,我们都要去整合),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方式的信息化水平,培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为师生和学校的数字化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数码社区有三个层面:精神的层面、行为的层面和物质的层面。通过数码社区的建设,我们让教师和学生具有更加强烈而自觉的信息意识。
二、目的要求
以教育在线和我校网站为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学生提供自由、宽松、广阔、便捷的空间和舞台。从而实现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建设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数码社区,为师生和学校的数字化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内容办法
1.利用教育在线网络平台建立“数码社区工作室”,指定专人管理维护、收集上传新教育实验的信息图片等,建立主题帖。宣传介绍新教育实验有关方法等信息。
2.利用网络来进行实验的学习、交流、研究、展示,是新教育实验最突出的一个特色。各教师可通过数码社区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交流领域,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新教育是幸福的,数码社区更要是多彩的。为实验共同体搭建一个实验课题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真实记录新教育精彩篇章,给学生成长开辟乐园,为教师发展搭建舞台。
鼓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新教育在线班级主题帖、教师主题帖,在学校网站建立新教育数码社区专栏等多个数码社区。积极组织开展网上读书交流、优秀随笔展示、班级以及个人主题帖展示活动。在数码社区中记录新教育的点点滴滴。
3.数码社区工作室关注新教育实验有关信息,及时上传学校实验信息;在数码社区中建立我校“图像工作室”及时做好学校各项活动的摄像、录像、照片、电子资料积累与保存工作。要求青年教师人人要学会利用网络与别人交流,获取信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月的随笔要及时上传,经常发帖、跟帖,并对帖子数量有一定的要求。
4.发挥数码社区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培训、交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学校的智能化管理,建设三维立体数码校园。
5.建立“校园网平台”以我校园网为平台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统整各种来源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信息支持。
6.督促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设专人负责设备维护,并对师生进行指导保证新教育实验的顺利实施。
7.在新教育在线开辟我校新教育专栏,教师实名注册,制定发布管理办法,征集板块版主等工作。
8、把网络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科教学工具,将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充分发挥数码社区的作用,让网络走进每一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以微机操作和汉字输入为主的信息基础知识,辅以网络环境下浏览,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变化、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理解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9、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的建设,因为数码社区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能够懂得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四、保障措施
1.建立数码社区领导小组,并做好计划、决策、调控工作。
2.加强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开展研究的基础,由专人负责做好维护工作和设备的管理工作,不断丰富和充实教育网平台、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网站各板块。
3.加强新教育数码社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本实验的重要保证。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进行培训,理论方面包含新教育实验理论、课程改革理论,技术方面包含网页制作,课件制作,上传文件,使用论坛、博客、留言板培训、校园网使用。
4.加强制度建设。投入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实验建设数码社区工作,建立一整套管理机制,并建立教师参与实验的评价制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数码社区,每学期对师作一定的评价与考核,做好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五、组织保障
建设数码社区工作室
顾 问:尚杰校长
包室领导:李志俊副校长
工作室具体负责人:刘伟 狄元涛
工 作 室 人 员:秦英芳、梁学晏、毕翠玲、李晓云、刘俊利
1、硬件、软件维护小组:秦英芳
2、应用培训研究小组:狄元涛
3、数码影像小组:刘伟(摄影)、梁学晏(摄像)
4、统计组织小组:毕翠玲 李晓云 刘俊利
莱芜高新区实验校数码社区工作室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